查看原文
其他

学术动态||第二届广州·黔南高峰论坛暨“东西部扶贫协作与全面小康”研讨会举行

       现代大学教育之发展,瞬息万变。而社会国家及宇宙太空事物,无时不在变动之中。故培育人才,如何以适应社会之需要,如何以改进社会之事业,以达到社会福利之最高标准,大学教育之责任重大也——陈炳权(广州大学创校校长)



第二届广州·黔南高峰论坛暨

“东西部扶贫协作与全面小康”

学术研讨会在广州举行


   2020年11月20日,第十届广州学术季品牌活动之一,以“东西部扶贫协作与全面小康”为主题的广州新观察第46期暨第二届“广州•黔南高峰论坛”在广州召开。此次圆桌会议由广州市社科联、黔南州社科联、南方日报社、暨南大学主办,广州大学南方治理研究院、《城市观察》杂志社、广州市舆情大数据研究中心承办。 

 


会议分为主论坛和分论坛,上午的主论坛在暨南大学举行,下午的分论坛在广州大学举行。中共广州市委宣传部常务副部长,市社科联党组书记、主席曾伟玉和黔南州社科联党组书记莫才军出席主论坛并致辞。中国社会科学院社会学所副所长王春光教授、北京大学贫困地区发展研究院院长雷明教授、广州市协作办公室二级巡视员李自根、中山大学公共事务学院岳经纶教授、华中师范大学中部地区减贫与发展研究院院长陆汉文教授、广州大学南方治理研究院副院长谢治菊教授等来自政学研界的6位嘉宾先后发表主题演讲,从不同角度和层面对东西部扶贫协作进行了深度探讨。主论坛先后由广州市社科联党组成员、专职副主席谭晓红和华南农业大学公共管理学院教授、广东省减贫治理研究院执行院长张开云主持。来自北京、广东、湖北、贵州、重庆、云南等省市高校、科研机构的参会代表,广州市社科联、黔南州社科联有关部门负责人,“攻坚2020:一线扶贫干部口述故事”征集活动获奖代表,以及暨南大学、广州大学师生代表和新闻媒体记者近100人参加会议。


出席主论坛的领导嘉宾合影


领导致辞

曾伟玉致辞


曾伟玉在致辞中表示,2013年广州对口帮扶黔南州以来,多措并举帮扶脱贫攻坚、有序推进两地扶贫协作,助推黔南州跨越发展。广州社科界也发挥了应有的担当,广州市社科联与黔南州社科联签订《对口帮扶合作框架协议》,在学术交流、培训合作、文化对话、工作帮扶等方面开展密切、深度合作,指导当地提升社科工作水平,积极发挥理论引领作用。本次高峰论坛是对广州、黔南州社科合作帮扶的持续推进,旨在深入学习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精神以及习近平总书记在系列脱贫攻坚座谈会和东西部扶贫协作座谈会上的重要讲话精神,联动广州、黔南两地系统探讨东西部扶贫协作助推全面小康的经验与成效,提炼总结东西部协作助推脱贫攻坚的特色与亮点,为“十四五”期间东西部扶贫协作背景下的全面小康、脱贫攻坚成果巩固拓展长效机制的建立完善、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的路径选择等问题提供思路与借鉴。


莫才军致辞


莫才军在致辞中介绍了5年来黔南州与广州开展扶贫协作的工作情况,他表示,广州围绕人才交流、资金投入、产业合作、劳务协作和携手奔小康等几个方面,通过强化智力帮扶、专项投入输血、深化产业合作和稳定劳务协作四种协作形式,对口帮扶工作取得了巨大成效。目前,黔南州92.93万贫困人口全部脱贫,脱贫攻坚取得了决定性胜利。他总结了广州对口帮扶黔南的四条经验,即强化党政组织领导、压实工作责任、搭建优势互补平台和针对性开展智力帮扶,并从科学谋划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的衔接问题,开展更宽领域、更深层次、更高水平的协作,创新机制提升两地智力帮扶协作成效等方面提出了展望建议。

 

主题演讲


中国社会科学院社会学所副所长王春光教授


王春光以《践行社会文化主体性的反贫困路径——兼论东西扶贫脱贫协作》为题发言。他认为,在过去7年的农村精准扶贫和脱贫实践中,东西部扶贫协作对精准脱贫取得的成功具有不可忽视的作用。与自上而下开展的垂直式扶贫相比,东部横向帮扶实践的治理价值超出了实物和资本支持的具体脱贫价值,产生了比较好的可持续性效应,其表现在:一是东部帮扶中各主体相对比较平等,不存在上下隶属等级关系,从而更容易平等协商达成共识,产生优势互补的有效合作;二是能力建设在东部对口帮扶中占有很重要的地位,特别是干部互换挂职,对受帮扶县的干部来说,受益更大;三是东部对口帮扶的效率和效益更突出和明显;四是有助于化解区域发展不平衡导致的区域间认识偏误和矛盾。这其中,平等合作机制、经验交流机制、市场有效对接机制、“锦标赛”竞争机制等四种机制发挥了重要作用,并对今后的乡村振兴仍有推广价值,例如可以启动城市帮扶乡村振兴行动,实现“以城带农”、城乡融合的乡村振兴目标。


北京大学贫困地区发展研究院院长雷明教授


雷明通过线上视频发言,主题是《以高质量东西部扶贫协作对接乡村振兴——兼论东西部乡村振兴协作》。他认为,东西部乡村振兴协作是新阶段在新发展理念引领下,聚焦乡村振兴“产业兴、农民富、村庄美”目标,通过强化东西部区域协同合作,实现先行帮后行,推进东西部乡村协同振兴的一项重要举措。具体操作来说,首先要瞄准东西部乡村振兴中产业发展、村庄建设、生态环境、治理体系等问题,实现东西部人财物各要素及相关制度建设资源的有效对接。其次要加速形成旨在有效推进东西部乡村振兴协作的制度安排,整合资源、形成合力,推动乡村振兴。第三要加强乡村文化、生态建设,把乡村文化振兴贯穿于东西部乡村协作的各领域、全过程,协同加强农村思想道德建设和公共文化建设。第四要围绕社会动员、组织保障,加强全员参与,组织建设协同。例如,建立全国乡村振兴网络平台,积极引导东部地区民营企业参与西部乡村振兴行动;实施人才服务西部乡村振兴计划和志愿者行动计划,为西部地区乡村振兴提供专业人才和服务保障等。


广州市协作办公室二级巡视员李自根


李自根以《东西部扶贫协作的创新实践:广州经验》为主题发表演讲。他首先展示了广州在东西部扶贫协作中的成果,2016年以来,广州累计向毕节、黔南投入财政帮扶资金32.17亿元;先后选派4398专业技术人才到两地挂职,帮助培训各类干部人才15.2万人次;引导288家企业在两地落户投资163.63亿元,带动64.31万多名贫困人口增收;推动广东游客到毕节、黔南旅游150多万人次。2018、2019年,广州连续2年在全国东西部扶贫协作考核中,获评“好”等次,受到中办、国办的通报表扬,为助推毕节、黔南如期高质量打赢脱贫攻坚战贡献了“广州力量”,为全面推进乡村振兴进行了有益探索。他还介绍了组团帮扶、订单办班、消费扶贫、品牌赋能、科技助农、扫码扶贫和非遗扶贫等广州七大帮扶模式,并提出要领会学习好十九届五中全会的精神,站在新的起点上,进一步创新扶贫工作的方法形式,在更宽领域、更深层次、更高水平上加强合作,互学互鉴、联动发展,打造“粤黔扶贫协作升级版”和“乡村振兴协作样板”。


中山大学政务学院岳经纶教授


岳经纶发言的主题是《省内对口帮扶与全面小康建设:广东案例》,他通过梳理广东省内对口帮扶的历史和案例,从广东省内对口帮扶的溯源、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时期的广东省内对口帮扶和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时期的广东省内对口帮扶三个阶段展开分析,进而总结省内对口帮扶对广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作用与意义。他认为,在广东推进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过程中,省内对口帮扶至少在三个方面进行了积极的回应: 一是惠及全体人民、谋求共同富裕;二是坚持新发展理念,促进全面发展;三是坚持制度创新,解决主要矛盾。他表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是一场深刻的制度变革和制度创新过程,是运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体系治理国家和社会的过程,广东已经探索出了一条具备创新特质、直面主要矛盾的省内对口帮扶之路。这既在广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进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也对于全面开启扶贫新征程具有重大的战略意义。


华中师范大学中部地区减贫

与发展研究院院长陆汉文教授


陆汉文以《新时期东西部扶贫协作与对口支援》为主题发表演讲,重点梳理了十九届五中全会国家对于东西部扶贫协作的新部署,并对2020年后东西部扶贫协作改革创新提出了个人的几点思考。一是更好发挥政府的主导作用,完善协作机制,可通过购买社会组织的帮扶服务以及引导激励东部地区企业到西部地区投资等方式用好财政援助资金;二是充分利用市场机制的作用,促进企业等市场主体的积极参与,实现互利共赢;三是撬动社会参与和社会对帮扶机制所起的作用,有效发挥社会组织专业化、机动灵活等功能,共同做好东部地区政府或企业项目在西部地区的落地执行。


广州大学南方治理研究院副院长谢治菊教授


谢治菊围绕《东西部扶贫协作中的国家、市场与社会》这个主题展开论述,从国家权力的运作、市场主体的推动和社会力量的参与三个角度,结合“广州对口帮扶贵州黔南州和毕节市”案例,阐释三者在东西部扶贫协作的作用。她认为,如何能让国家、市场与社会三种不同的治理工具相互嵌入、相得益彰,是东西部扶贫协作需要进一步考虑的问题。为此她提出了几点建议:一是理清国家、市场、社会的关系,逐步引导东西部扶贫协作机制从国家主导向市场主导、社会主导转变;二是考虑到东西部扶贫协作对象具有跨省区或跨省市和多为少数民族地区的特点,建议从宏观上由国家层面来统筹,建立跨省区或跨省市间的协作机制;三是构建个体、家庭、社区、社会四个维度于一体的帮扶模式,建立相对贫困志智双扶长效机制;四是强化共同体思维意识,推动东西部扶贫协作真正成为学习共同体、情感共同体、价值共同体;五是实现精准扶贫与乡村振兴的有效衔接,促进东西部扶贫协作能力与协作体系的现代化。


华南农业大学公共管理学院教授

广东省减贫治理研究院执行院长张开云


张开云对会议作了小结。他表示,广东、广州对帮扶地区的丰富模式、丰富实践,是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扶贫工作的重要论述和省委省政府、市委市政府的谋篇布局在具体微观场域和实践中生根发芽、开花结果的表现。与会学者的研讨从不同的角度为未来东西部扶贫发展协作提供了非常好的路径和方法,也贡献广州的经验和方案,活动取得了很好的研讨成效。

颁奖仪式


 

会议还举行了 “攻坚2020:一线扶贫干部口述故事”征集活动颁奖仪式,曾伟玉、莫才军为获奖者代表颁发了证书。据介绍,今年上半年,为讲好脱贫攻坚故事、营造决战决胜浓厚氛围,广州市社科联联合市文明办、市协作办等单位策划主办,黔南州社科联参与协办开展了“攻坚2020:一线扶贫干部口述故事”征集活动。承办团队广州大学南方治理研究院的师生历时半年深入贵州、西藏、广东、江西、重庆等10余个地区,搜集采写了大量一线扶贫干部的生动故事。活动共收到来自全国10多个省区的上百篇口述稿件,经专家组评定,最终确定一等口述故事15个、二等口述故事25个、三等口述故事19个。该活动通过深度挖掘口述故事的育人价值、拓展相应领域的学术研究、提炼总结广州对口帮扶经验,积极发挥了广州社科的决策咨询和帮扶带动作用。

 

分论坛

当天下午与会人员移师广州大学继续参加分论坛。其中,在以“东西部扶贫协作的广州经验”为主题的分论坛中,广州和贵州的多名一线扶贫干部和专家学者及参与口述故事采写的学生们展开交流,分享扶贫心得,进一步探讨总结东西部扶贫协作的广州经验。在“对口帮扶的广州模式”青年论坛上,来自华南理工大学、广州大学、贵州民族大学、贵州师范大学、重庆科技学院等高校的师生围绕会议主题阐述了各自的研究成果。


分论坛一

第一分论坛在广州大学图书馆副楼2楼205会议室举行,本次会议研讨的主题为东西部扶贫协作的广州经验。会议由广州大学公共管理学院党委书记刘向晖书记主持。中山大学政治与公共事务管理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岳经纶教授,华中师范大学中部地区减贫与发展研究院院长、教授、博士生导师陆汉文教授,广州大学南方治理研究院副院长、教授、博士生导师谢治菊教授等专家学者,广州市南沙区派驻贵州龙里县支教老师陈光荣老师、贵州省遵义市播州区司法局驻村干部高开勇同志等一线扶贫干部以及部分研究生、本科生代表参加了会议并做了交流发言。


“东西部扶贫协作的广州经验”圆桌会议现场


会议伊始,广州大学公共管理学院党委书记刘向晖书记对本次圆桌会议做了介绍,本次高峰论坛既是“广州新观察”第46期,也是广州大学合并组建20周年举办的一系列学术讲座中很重要的一项内容,其目的在于围绕一线扶贫干部口述故事,通过与会专家、一线扶贫干部以及青年教师学生共同交流和深入研讨,使东西部扶贫协作的广州经验得到更一步的提炼。随后刘书记对本次与会的专家学者和扶贫干部代表做了简要介绍,对本次与会专家、扶贫干部以及青年教师和学生代表的到来表示欢迎和感谢,并预祝本次圆桌会议取得圆满成功。


广州大学公共管理学院党委书记刘向晖主持会议


会上,贵州省遵义市播州区司法局驻村干部高开勇同志就自己14年扶贫经历的感受、在一线扶贫中遇到的困难以及自己的一些想法进行了分享,他在发言的开始就表示“地区发展要先考虑群众的发展,人民群众永远都是第一位的”;广州市南沙区派驻贵州龙里县支教老师陈光荣老师也分享了自己的支教经历,他表示“作为扶贫支教一线老师一定要有所目标和规划,先要沉下去然后跳出来,埋头走路不抬头看路容易走偏”。


贵州省遵义市播州区司法局

驻村干部高开勇分享扶贫经历

广州市南沙区派驻贵州龙里县

支教老师陈光荣分享支教经历


随后针对高开勇同志和陈光荣老师提出的贫困地区生活保障困难、帮扶主体和对象思想观念落后、扶贫资金支持不足、贫困地区能否实现寄宿制等问题,各位专家学者也展开了研讨交流。

华中师范大学中部地区减贫与发展研究院院长、教授、博士生导师陆汉文教授提到帮扶体制中的志愿精神的重要性,人才交流是东西部扶贫协作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人才交流中派驻的帮扶干部如果缺乏志愿精神,很容易让帮扶工作浮在表面;陆教授进一步分析了目前帮扶工作中存在的问题,比如人才交流下沉不足和帮扶时间存在局限;但是就目前脱贫攻坚工作的成效来看,陆教授认为我国脱贫攻坚资金支持力度足够大,大部分贫困地区基础设施建设完善、GDP增长速度稳定,我国脱贫攻坚战已经取得了较大成效,因此从整体上来看,乡村振兴工作的重心将放在一般化,可持续的对口帮扶路径之上;最后对于高开勇同志提出的能否实现贫困地区寄宿制的问题,陆教授表示对这个问题的探讨目前仍然存在争议,陆教授也认为可以通过推行城市退休老师参与志愿者计划来缓解教育扶贫中的问题。


华中师范大学陆汉文教授发言


中山大学政务学院岳经纶教授同样对东西部扶贫协作中帮扶干部的志愿精神进行了强调,认为在目前政策支持帮扶的背景之下,亟需创造良好的制度政策环境,培育和提升帮扶干部们的志愿精神;对于扶贫干部提出的经济支持不足的问题,岳教授也谈及不同帮扶主体本身的财力和资源也不同,这对帮扶对象发展所带来的帮扶效果也存在差异,对于这种情况,岳教授认为中央可以更加灵活高效的应用财政工具,集中财力对东西部扶贫协作工作做出整体的规划;在对被帮扶地区面临生活保障困难的问题,岳教授认为而在接下来的乡村振兴工作中,对困难户个体的帮助及教育、住房、医疗水平的进一步提升固然重要,但是提高基本公共服务水平才是重点,要以普惠为原则展开工作。


中山大学政务学院岳经纶教授发言


对于学生提出的东西部扶贫协作中扶贫干部个人牺牲和工作家庭协调困难等问题,岳教授认为不能因为帮扶工作,扶了那一边,倒了这一边,怎样让帮扶干部在不牺牲自己的情况去帮助别人,这也是我们需要思考的问题;华南农业大学公共管理学院教授、广东省减贫治理研究院执行院长张开云教授也表示要对扶贫干部进行职业关怀,做到任务适度与家庭照顾相结合。


华南农业大学公共管理学院张开云教授发言


最后,广州大学南方治理研究院副院长谢治菊教授分享了自己在扶贫工作调研过程中的所见所闻所感,表示扶贫工作具有很重要的意义,尤其是通过一线扶贫干部口述故事征集活动,来记录扶贫干部们的真实经历和情感,让我们对一线扶贫工作的不易与艰辛有了新的认识,也让我们看到在东西部扶贫协作中这些帮扶干部们所作出的努力和贡献,进而从中提炼出更多的东西部扶贫协作的广州经验,为乡村振兴阶段的广州帮扶工作提供参考。

分论坛二

第二分论坛主题报告现场


第二分论坛在广州大学图书馆副楼2楼206会议室举行,会议的探讨主题为对口帮扶的广州模式。此次大会由贵州民族大学民族文化与认知科学学院副教授王国超和贵州省社会科学院副研究员刘杜若主持,同时多名专家学者参加并评议会议。


       广东省减贫治理研究院执行院长张开云教授发言


本次学术论坛共九位专家学者参与汇报。首先是华南农业大学公共管理学院教授、广东省减贫治理研究院执行院长张开云做题为“广东减贫治理基本经验,挑战与政策走向”的讲话,张教授以广东减贫治理的发展历程切入,依次论述了广东减贫治理的基本经验,挑战和减贫治理的整体思路。总结六点广东减贫治理的基本经验,分别是尊重经济发展与区域发展规律、遵循贫困识别与减贫治理一般规律、尊重资源配置机制协配规律、尊重内因外因辩证作用规律、遵循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理念和遵循区域梯度发展与协调发展规律。对广东减贫治理的经验做了高度全面的总结。

贵州省社会科学院副研究员刘杜若发言


其次是贵州省社会科学院副研究员刘杜若作题为“东西部扶贫协作下,贵州与对口城市产业合作的实践与经验”的报告。其中谈到产业合作企业的六大类型,引入企业的两大特征,对口帮扶企业一般具有更雄厚的企业实力、具备生产管理经验、运力统筹能力和国际市场开拓能力。其次是引入企业更加重视营商环境,尤其是政企关系。并对东西产业合作提出一些对策建议,比如充分认识东西部产业合作紧迫性和机遇性、吃透东西部扶贫协作的政策精神、契合国家战略,提高东西部产业合作发展、进一步完善东西部扶贫协作机制建设。韦正富副教授和李利文老师分别做了精彩的点评,一致评论这是一个极具价值和意义的研究。


 贵州民族大学民族文化与认知科学学院讲师江星玲发言


第三位是贵州民族大学民族文化与认知科学学院讲师江星玲做题为“协同学视域下东西部教育扶贫协作探讨”的发言。提出如何实现扶贫效益最大化的思考,并在协同理论的框架下分析东西部教育扶贫台江民族中学案例。台江民族中学成功的关键在于控制参量即政府的大力支持和社会的正向支持以及序参量即扶贫内部内因的推动共同作用。


 华南理工大学公共管理学院梁琴博士发言


第四位是华南理工大学公共管理学院博士生梁琴做题为“利益联结机制:对口帮扶中的消费扶贫何以可能?”的研究报告。做为一篇解释性研究,梁老师从介绍消费扶贫的定义,梳理梳理,分析研究框架到广州扶贫贵州毕节案例讲解为线索汇报研究成功。分别从激励力量和约束力量两方面阐述消费扶贫的利益连接机制,建立消费扶贫的利益连结关系。一方面是中央和地方政府存在战略性绩效目标考核激励。基层政府的任务性绩效考核激励。另一方面是科层体制内部的组织压力提升了政府内部利益连结的科学性,规范政府与市场的边界,保持了社会秩序问题和政府市场利益最优化。提出进一步优化消费扶贫,包括赋予阶段性使命,从政府主导过度到市场主导,提供机制准备,培育多元社会治理主体,保障贫困户持续脱贫增收等手段达到消费扶贫的目的。


广州大学公共管理学院博士后薛杉发言


第五位是广州大学公共管理学院博士后薛杉做题为“东西部扶贫协作中的校长培训”的研究汇报。以教育何以扶贫作为切入点,阐述校长培训的底层逻辑,校长培训能够提升薄弱地区的教育、教学水平。介绍校长培养的时间脉络。提出培养什么样的校长,主要是变化是从道德要求标准向专业标准的转变。以及如何培育校长,包括知识技能的习得,参与式培训,创造知识三种类型的培训。三种类型的培训各有其特点并且也存在一定的问题。存在的问题包括资源匮乏,生源基础差,师资水平受限,校长角色复杂。提出为西部地区校长提供更多培训机会,促进东西部校长交流,推动数据治校,提高师资力量。设计校长管理考核评价机制等手段提高西部贫困地区学校校长整体素质。


贵州师范大学历史与政治学院韦正富副教授发言


第六位是贵州师范大学历史与政治学院副教授韦正富做题为“论乡村振兴的三元机制及其融合:基于政府、市场与社会关系的分析”的研究报告。提出从脱贫走向振兴的关键是从政治动员到依靠机制的转变。由表及里的深刻分析了政府、市场和社会三者在乡村振兴发展背景下各自的角色、融合的可能性和融合的方法。


贵州民族大学民族文化与认知科学学院王国超副教授发言

 

第七位是贵州民族大学民族文化与认知科学学院副教授王国超做题为“东西部扶贫协作背景下异地扶贫搬迁安置点教育体系构建”的研究汇报。总结了在易地扶贫搬迁中安置点教育优化政策的基本理念、教育阶段关系、教育主体的多元化发展的优化策略。


重庆科技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李华老师发言


第八位是重庆科技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讲师李华作“论扶贫资源下沉中“精英俘获”的非正义性及破解之道--基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分配正义的视角”的报告。对重庆贫困村调研的一些调研提出贫困户内生动力不足等问题。


 广州大学公共管理学院社会学本科生王雅瑜发言


第九位是广州大学社会学本科生王雅瑜做题为“谁是扶贫对象--基于随机森林的扶贫识别办法”的研究汇报。运用随机森林理论,通过设计问卷、回收问卷并对数据进行可视化分析确定扶贫对象。

 

华南师范大学政治与公共管理学院

副教授杨和焰进行点评与总结


此次学术论坛的成功举办,一方面各位学者可以相互学习,相互探讨,精益求精。另一方面可以总结对口帮扶的广州模式成功经验和存在的问题以及多向度思考下改善的方法,推动对口帮扶的广州模式进一步创新和发展。为我国实现乡村振兴发展目标、积极响应精准扶贫政策作出建设性贡献。


 
图文|信息时报记者黄骆编辑|李晓雯文字|瞿秀、朱雅玲图片|董晓晓、陈香凝资料|广州市社科联学会部

相关链接
谷琶公告||“东西部扶贫协作与全面小康”高峰论坛议程
谷琶公告||“东西部扶贫协作与全面小康”高峰论坛征稿谷琶公告||第三届羊城廉政智库建设论坛学术议程
谷琶公告||“健康中国与疫情治理”学术工作坊学术议程
学术动态||健康中国与疫情治理学术工作坊在广州举行
谷琶智库||京津穗深四地专家把脉超大城市智慧治理

视点2020

徐凌:热线管理中公众导向型政府回应模式的有效建构

郭明:空间变革中“村改居” 社区共同体的式微及再造

李强:父母外出对农村留守儿童辍学的影响

夏宏:哈贝马斯的话语民主与西方法律体系的重构

陈潭:面向大数据驱动的城市生命线管理

陈潭:面向人工智能时代的政府未来

陈潭:城市生命线管理的理论命题与实践范式

陈潭:公共政策创新扩散的影响因素

谢治菊:“认知税”:一个理解持续贫困的新视角

谢治菊:区块链扶贫监管的优势、风险和出路

谢治菊:大数据驱动易地扶贫搬迁社区重构的逻辑与进路

谢治菊:区块链技术在贫困治理中的应用

谢治菊:阻断贫困代际传递的教育主张

谢治菊:农村集体行动的逻辑、风险及治理

谢治菊:扶贫责任异化:职责同构下的加码与消解

谢治菊:贫困户的心理依赖及其社会工作介入

谢治菊:基层公务员职业倦怠的测量、成因与干预

董石桃:整体性治理视域下的大数据反腐

董石桃:公众议程、网媒议程和政策议程的互动演进

董石桃:环保社会组织协商功能及其实现

陈清泚:论证研究的认知社会学路径

李利文:人工智能时代精准治理的隐忧与风险

李双龙:Journal of Contemporary China论文

马正义:新冠疫情中欧美国家的种族歧视与排外行为

蒋红军:产权性质、经济发展与村庄民主

沈本秋:多民族与多族群国家整合模式比较

谢俊贵:重大疫情社会防控的机理、功能与适用情境

王利兵:区域、网络与公共资源治理

姚华松:中国乡村治理的新视域

姚华松:超越“星球城市化”:中国城市研究的新方向

周利敏:面向人工智能时代的经济风险管理

周利敏:后斯诺登时代网络安全的全球治理

周利敏:生态城市:雾霾灾害治理的政策选择



谷琶书苑||《政府3.0:后NPM时代的政府再造》

谷琶书苑||《政府3.0》入选2019百道好书榜年榜TOP100

谷琶书苑||《工业4.0》入选为2016年度“十大好书”

谷琶书苑||《工业4.0:智能制造与治理革命》

谷琶书苑||《大数据时代的国家治理》

谷琶书苑||《差等正义及其批判研究》

谷琶书苑||《生态型责任政府论》

谷琶书苑||《非洲人在广州:跨境迁移者的口述史》

谷琶书苑||《新时代中国社会变迁与社会治理研究》

谷琶书苑||《缔造大英帝国:从史前时代到北美十三州独立》

谷琶书苑||《间断均衡与中国地方污染治理的逻辑》

谷琶书苑||《大都市涉外社区治理》

谷琶书苑||《R语言与社会科学调查数据分析》

谷琶书苑||《大都市治理的荔湾实践》

谷琶书苑||《西方灾害社会学新论》

谷琶书苑||《国家、资本家与工人》

谷琶书苑||《治理的变革:网络空间的意义世界与行动逻辑》

谷琶书苑||《治理的秩序:乡土中国的政治生态与实践逻辑》

谷琶书苑||《信任的度量:澳门居民政治信任的实证研究》

谷琶书苑||《理想与现实之间:美国的对外政策研究》

谷琶书苑||《创新集群知识治理机制与政策研究》

谷琶书苑||《寻求基层治理中的结构平衡》

谷琶书苑||中国首部《涉外政务英语》出版

谷琶书苑||《四十再当妈?》:女神节迟到的礼物

谷琶书苑||《广州农民工研究报告(2019)》

谷琶书苑||《民生本位视域中的社会建设》

谷琶书苑||《城市化进程中农民身份转换研究》

谷琶书苑||《和谐共进中的政府协调》

谷琶书苑||《国际防扩散机制与防扩散政策研究》

谷琶书苑||《公共性视角下的大众传媒与公共政策研究》

谷琶书苑||《失地农民职业转换及其扶助机制》

谷琶书苑||《南国公共管理文库》系列作品陆续出版

谷琶书苑||《南国政治学人文库》系列作品陆续出版


【联络】广州大学城外环西路230号文逸楼。邮编:510006。电话:(020)39366783(行政)、39366775(教学)、39366776(学术)、39366703(学生)。邮箱:gzggxy@sina.com。微信:gzdxggxy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向上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